比爾蓋茲的三封信/錯誤觀念:貧困國家注定永遠貧困(一)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比爾•蓋茲
 
我聽過這個錯誤觀念被用在很多地方,但最常用在非洲。上網隨便搜索一下,你就可以找到幾十個這樣的新聞標題或書名:《富國為何變富,窮國為何一直貧窮》、《為什麼窮人一直貧窮》等等。
 
謝天謝地,這些書都不是暢銷書,因為它們基本的前提是錯誤的。實際上,全世界範圍的人均收入以及其他各項人類福利評估指標都一直在上升,其中也包括非洲。
 
那麼為什麼這個錯誤觀念如此根深蒂固呢?
 
讓我們將非洲放在一邊,先回顧一下過去半個世紀裡,全世界更大範圍的發展趨勢。 50年前,世界被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美國與其西方盟國、蘇聯與其盟國、以及其他國家。我在1955年出生,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所謂的「第一世界」富裕繁榮、是「發達的國家」。在「第一世界」裡,差不多所有人都會上學接受教育,壽命也更長。對於「鐵幕」後的「第二世界」,我們不太了解那裡的生活,但是據說是個可怕的地方。而所謂的「第三世界」,基本上除了「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以外的所有地區,則是住滿了窮人,孩子沒學上,人們很年輕就死去的地方。更糟的是,他們不但陷於貧困,而且沒有改變的希望。
 
到2035年,世界上將不再有貧困國家。
 
數據證實了這些印象。 1960年,全球經濟幾乎都在西方。美國人均收入是每年15,000美元。 (這是人均收入,所以一個四口之家的每年收入是六萬美元。)亞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年人均收入要低很多。如,巴西:1,982美元;中國:928美元;博茲瓦納:383美元等等。
 
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不夠精確,有時容易出錯,不能讓人信服。所以為了保持一致,我在這封信中一律使用佩恩表(PWT)中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用按照2005年通脹率調整的美元表示。為了簡單起見,我會叫它「人均收入」。
 
很多年以後,我在旅行途中也親眼目睹了世界的兩極分化。我和妻子梅琳達於1987年訪問墨西哥城,就完全被當地的貧困狀況所震驚。那里大部分住宅沒有自來水,人們需要騎自行車或步行,跋涉很遠的路以獲得生活用水。這讓我們聯想到了在非洲農村看到的情景。當時,微軟墨西哥城的主管會把他的孩子送回美國做體檢,擔心當地的煙塵影響孩子們的健康。
 
而今天,墨西哥城的變化令人難以置信。空氣和洛杉磯一樣乾淨(雖然不是世界一流,但是和1987年相比進步巨大)。城市中大廈林立,嶄新的道路和現代化的大橋四通八達。雖然仍然有貧民窟、城中村,但我再次訪問墨西哥城時的總體感覺是:「Wow!這里大多數人都是中產階級了。真是個奇蹟!」
 
看一下這張1986年墨西哥城的照片,再比較一下這張現在拍的照片。
 
©Corbis, Owen Franken
^ Mexico City 1986, 2011©Corbis, Keith Dannemiller
在這些前後對比的照片中,你還能看到內羅畢、新德里、以及上海等地的相似巨變。
 
©Corbis, Nigel Pavitt ©Getty Images National Geographic
^ Nairobi 1969, 2009
 
©Corbis, John Heaton ©Corbis, Dean Conger
^ Shanghai 1978, 2012
 
這些照片強有力地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在我的有生之年,全球貧困格局已經被重新定義。現在,土耳其和智利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美國1960年的水平。馬來西亞、加蓬的人均收入也快要達到這個水平。以前富裕和貧困國家之間的真空地帶如今被中國、印度、巴西及其他新興國家所填補。自1960年以來,中國人均收入翻了8倍。印度翻了4倍,巴西快要達到5倍;而博茨瓦納雖然是小國,但是通過有效利用和開發礦產資源,人均收入增加了30倍。現在這類處於中等收入的國家已經占到世界人口的半數,而在50年前,世界幾乎沒有這樣的中間國家。
 
除了按照國家,我們還可以用人口數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這種變化:
 
 
粉碎「貧困國家注定貧窮」這個錯誤觀念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事實證明貧困國家沒有一直貧困。過去許多被稱為貧困的國家(還不是全部)現在的經濟正欣欣向榮。自1990年至今,全球特別貧困的人數比例減少了一半。
 
當然現在不是慶祝的時候,因為還有10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但實事求是的說,世界發生了巨變。甚至可以說,「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這類詞彙已經過時了。
 
如果仍然把中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都放在「發展中國家」這個類別,顯然會讓人對「發展中國家」的定義產生困惑。一些所謂的「發展中國家」通過發展已經開始進入發達階段。少數發達國家則因發展失敗而止步不前。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位於過去不存在的中間位置。所以如果把國家分為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可能更符合實際情況。 (有些專家甚至把中等收入國家再細分為兩類:中低收入與中高收入。)
 
基於收入劃分的概念,我們再回頭來看一個非常具體的、且更具危害性的錯誤觀念:「亞洲小龍們發展的不錯,但是非洲生活從沒有進步,也不會進步。 」
 
首先,不要相信任何人告訴你說非洲現在比50年前更糟糕。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人均收入在過去50年間是在增長的,一些國家還實現了大幅增加。上世紀80年代,非洲國家人均收入曾因債務危機大幅下降,然而從1998年以來,非洲年人均收入已經從1,300美元上升到2,200美元,增加了2/3。現在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經濟開始持續強勁發展,還有更多的非洲國家正在追趕前進的步伐。過去五年,全世界10個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中,有7個在非洲。
 
非洲在健康和教育領域也取得了長足進步。自1960年以來,儘管受到艾滋病流行的影響,撒哈拉以南非洲女性的平均壽命仍然從41歲延長到57歲。如果沒有艾滋病的影響,女性人均壽命還可以到61歲。自1970年以來,非洲兒童入學率從40%左右增加到75%以上。飢餓的人口在變少,營養不良的人口也在減少。如果說能吃飽、有學上、壽命長是過上好日子的標準,那麼非洲的生活確實正在變得越來越好。這些進步遠非故事的結尾,它們僅僅是更大發展的起點。
 
 
在非洲,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建立健康衛生系統,這樣做能帶來很大的成本效益。 (加納阿克拉,2013 年)
 
當然,地區人均收入平均值會掩蓋國家之間的差距。埃塞俄比亞人均收入只有800美元,博茨瓦納卻有12,000美元。此外,一個國家內部也有巨大的發展差距。在肯尼亞,像內羅畢這樣的城市地區與偏遠農村的生活有天壤之別。因此,我們不能將非洲大陸看成一個整體,而忽視地區和國家之間在貧困與疾病方面的巨大差距。
 
真相與總結:貧困國家不會注定永遠貧困。一些被稱為「發展中國家」的國家已經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更多的國家也正走在前進的征程上。那些仍然在尋找本國發展道路的國家,也並非是摸著石頭過河,因為我們已經有很多的成功經驗和前車之鑑了。
 
對於未來,我非常樂觀。我甚至願意做一個預言:到2035年,(按照現在的貧困標準)世界上將不再有貧困國家。幾乎所有國家都能達到現在我們稱之為「中低收入」的水平,甚至更富裕。低收入國家可以向發展最好的鄰國學習,並可以通過後發優勢,受益於最新的疫苗、種子、或數字技術創新。這些國家也將因為教育普及、勞動力素質提高,吸引到更多投資。
 
我特別想提的是,到2035年,就算考慮到通貨膨脹的調整,也沒有國家會比目前世界銀行所劃分為「低收入」的35個國家更貧困。必須承認,會有一些國家因為戰爭、政治(如朝鮮、除非那裡發生重大變化)、地理(如非洲中部一些內陸國家)因素而停滯不前。此外,貧富差距也會持續存在:每一個地區還是會有貧困人群。
 
不過,我相信,這些國家和群體中的大部分將能夠自給自足。南美洲的所有國家、亞洲、中美洲(可能不包括海地)、以及大部分非洲沿海國家,都可以達到現在的中等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全球70%國家的人均收入會達到或高於今天中國的年人均收入水平。全球90%國家的人均收入將超過現在印度的人均收入水平。
 
這將是了不起的成就。在我出生的時候,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是貧困國家。然而再過20年,極端​​貧困國家將變成少數,十多億人將脫離極端貧困。每當我想到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這些巨變,都感到不可思議,且備受鼓舞。
 
但也有些人會質疑,幫助每個國家發展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可能會讓地球原本面臨的很多問題更加糟糕。的確,我們需要開發更便宜、更清潔的能源,並不以氣候和環境惡化為代價實現高速增長。我們還需要解決富裕帶來的如糖尿病高發等問題。但我相信,隨著更多人接受教育,方法總比問題多。實現全球發展的目標,是提高全人類生活水平的最好方法。
 

比爾•蓋茲與梅琳達•蓋茲
聯席主席
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2014年1月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