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全球精子數量減少禍首!科學家驚訝曝最近研究:塑膠微粒「入侵睪丸」

國際中心/潘靚緯報導

根據科學家最新研究,在人類與犬隻的睪丸組織都發現含有塑膠微粒,恐怕影響精子數量。(圖/PIXABAY)

▲根據科學家最新研究,在人類與犬隻的睪丸組織都發現含有塑膠微粒,恐怕影響精子數量。(圖/PIXABAY)

塑膠微粒因體積小,污染海洋、土壤,並透過食物鏈,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繼科學家驚訝地在孕婦胎盤中發現塑膠微粒的存在,最新研究指出塑膠微粒甚至已入侵男性的睪丸,其中組織中聚氯乙烯(PVC)含量越高,恐怕將影響精子數量。

根據科學媒體《IFLScience》報導,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 of New Mexico)研究團隊,17日在《毒理學科學》(Toxicological Sciences)期刊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在人類與犬隻的睪丸組織中,發現有「顯著濃度」的塑膠微粒,令人擔憂的是,某些類型的塑膠微粒,可能對精子數量造成負面影響。

研究人員分析47隻狗和23個人的睪丸樣本,這些樣本都是在驗屍過程中取得,想不到結果令人震驚,每個樣本中都含有塑膠微粒,狗狗睪丸組織中的微塑膠平均濃度為每克組織122.63微克,而人類睪丸組織中的濃度為每克組織328.44微克。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護理學院教授余曉忠(Xiaozhong “John” Yu)表示:「一開始,我懷疑塑膠微粒是否能穿透生殖系統。當我第一次看到犬隻的結果時,我感到很驚訝。而當我看到人類的結果時,我更加驚訝了。」。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由於人類樣本的保存方式,使得研究人員無法計算精子數量,但他們分析了犬隻樣本的精子數量,發現組織中聚氯乙烯(PVC,世界上產量第三大的合成聚合物)含量越高,精子數量就越低,原因是「聚氯乙烯會釋放許多干擾精子生成的化學物質,」。

塑膠微粒是指尺寸小於5毫米的微小塑膠顆粒,來自大型塑膠碎片的分解,或含有塑膠微珠的產品,例如化妝品、洗面乳等。塑膠微粒在環境中無處不在,從海洋、土壤到雨水,甚至空氣中都有,大量研究證據指出,塑膠微粒已經普遍存在於人體內,從食物到環境都是。

余曉忠教授長期研究各種環境因素對人類生殖系統的影響,他的許多研究都集中在污染物(例如重金屬和殺蟲劑)如何影響精子的生成,以及近年來全球精子數量下降的原因。在得知胎盤組織中也發現塑膠微粒後,他和團隊開始思考,睪丸中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以及塑膠微粒是否與近年來全球精子數量下降有關。

余曉忠表示,目前為止塑膠微粒對人體及環境危害,「還有很多未知數。」,需要真正研究塑膠微粒的潛在長期影響,以及塑膠微粒是否是導致精子數量下降的因素之一?,強調「我們並不是要嚇唬大家」,只是希望透過科學的方式提供數據,讓大家意識到塑膠微粒的普遍存在,可以做出選擇,「更有效的避免接觸塑膠微粒,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

科學家表示,睪丸組織中塑膠微粒聚氯乙烯(PVC)含量越高精子數量越少。(示意圖/翻攝pixabay)

▲科學家表示,睪丸組織中塑膠微粒聚氯乙烯(PVC)含量越高精子數量越少。(示意圖/翻攝pixabay)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