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分析美中因台灣爆衝突可能性!金融時報:「5戰略」恐左右結果

近年多國密切關注美中因台灣起衝突的可能性。英國「金融時報」詳列5項可能左右結果的軍事競賽,包括飛彈、太空戰和核武等,中國在這些領域急起直追,美方也正制定新戰略。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若美國及中國為台灣起衝突,「5戰略」可能左右結果。(示意圖/翻攝自微博)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若美國及中國為台灣起衝突,「5戰略」可能左右結果。(示意圖/翻攝自微博)

金融時報指出,過去30年的投資意味中國軍方如今幾已有能力為台灣動武。作為回應,美國軍方正規劃新的作戰策略、強化軍事聯盟。

● 飛彈是重中之重

中國人民解放軍經歷數十年而發展成世界級的武裝部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安全專家何理凱(Eric Heginbotham)說,這項現代化進程的核心是中國在飛彈方面的投資,目的是拉近與美國差距,「飛彈是重中之重」。

中國火箭軍擁有包含短、中與中遠程(intermediate range)彈道飛彈的龐大武器庫,可擊沉美軍航艦,不讓美軍有機會在區域海、空占上風。火箭軍基地遍布全國,美國空軍在戰時飛入台灣海峽須冒很大風險。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員海姆(Jacob Heim)說,美國在兩次波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期間,得以在不易遭對手擊中的情況下於敵方領土附近集結部隊,因此握有決定性優勢,但這一招對擁有飛彈武器庫的中國無效。

在一些兵棋推演中,中國軍方最後沒有成功入侵台灣,但美國也會損失168架到372架飛機。因此,美國面臨的複雜挑戰是,既要填補美軍的弱點,又要試著盡量靠近以擊沉中國入侵的艦隊。

一名美軍官員提到,可能策略之一是誘使中國在美方用匿蹤轟炸機反擊之前耗掉大量飛彈;但也有人提醒速度的重要性,美方若延遲反擊,恐怕將無可挽回地讓中國搶占先機。

● 小島和窄峽

中國的高科技飛彈軍火庫雖顛覆美國的傳統作戰方式,但美軍也正透過改變利用地理布局的方式來反制。

除在關島強化飛彈防禦外,美國也與盟友合作以分散武力,讓敵方更難追蹤美方部隊、飛機和武器,增加解放軍屆時必須打擊的目標。

美國空軍計劃將飛機群從日本主要基地暫時轉移到簡陋的小型飛行場;海軍也有類似策略。

美軍陸戰隊也正演練將小支部隊調到區域內的偏遠島嶼或沿海叢林,並採用電子訊號較微弱的偵察和通訊系統從當地支援其他單位,以避人耳目。他們的另一項任務是用短、中、長程岸置飛彈嚇阻中國海軍船艦。

● 匿蹤武器

美軍在台灣周圍可發揮的單一最大戰力是強大的潛艦武力。美國核動力潛艦很難被偵測,從而可不受反艦飛彈威脅,並在台海接近並攻擊中國目標船艦與飛機。

但美方的優勢正在縮小。中國於2023年1月啟用第一艘配備泵噴推進系統的核動力攻擊潛艦,速度更快、也更安靜。海南島上的榆林海軍基地過去數年也新增兩座碼頭。

美國為強化與盟友合作反制中國,於2021年簽署「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但關鍵問題在於美方未來數年要如何打造自己的潛艦部隊。

● 爭奪制天權

中國軍方近年大幅增加通訊和情報監偵(ISR)衛星數量。美國太空軍最高情報官員蓋農(Gregory Gagnon)說,中國飛快擴張,美國在利用太空從事情報監偵方面已不再具專屬優勢。

美方也擔心中國摧毀美國衛星的能力。五角大廈的因應方式是大幅增加監視中國衛星的感測器。

摧毀或至少干擾中國在太空的軍事通訊,對台灣的地面戰鬥可能至關重要。長期觀察俄烏戰爭的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陸戰專家沃特林(Jack Watling)說,台灣人口稠密的都市和山區地形已無法為軍隊帶來優勢,「如果對手在感測方面占上風,他們就能在那種地形找到你」。

「所以關鍵問題是:你有辦法阻絕和削弱他們的感測能力嗎?這意味著干擾天基觀測、削弱敵方的偵察效率。這是烏克蘭(戰爭)一直在告訴我們的事。」

● 最深層恐懼:核武

關於美中因台灣而起的衝突,令人不寒而慄的問題是動用上核武。

五角大廈去年說,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已增加到500枚,可能於2035年達到1500枚。中國已達成「核三位一體」,可從陸、海、空動用核武。中國潛艦現在也可從沿岸海域附近打擊美國本土部分地區。

曾任職美國國防部的核武專家魏佛(Greg Weaver)認為,對美國來說,重點在於「我們在台灣的利益是否重要到足以冒著與中國展開核戰的風險?」

他還說:「消滅一支擁有500枚彈頭的部隊和只有200枚的部隊,難度有著天差地別。」

一些國防專家提到,因美方在中國的後院並無傳統武力優勢,令人擔心美國可能會決定拿核武奪回上風。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軍事專家傅泰林(Taylor Fravel)說:「我擔心的是,美國可能由於彈藥不夠充足而考慮有限度動用核武…如果無法在船艦數量上與中國抗衡,就用一枚核武擊沉10艘敵艦。」(中央社倫敦19日綜合外電報導)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